农民工“司令”——纪德力
发布单位: 发布时间:2024-12-11 13:57:25
纪德力,人称农民工“司令”。他是一个传奇式人物,专给农民工安排工作。他的中国劳联集团原是曹县一家专门从事劳务输出的小公司。几年来,在曹县人社局大力支持下,公司迅速膨胀,现拥有员工近万名,遍布中国、英国、德国、芬兰、日本、韩国的100多个城市,年营业额50亿元,办有《劳悟》杂志、网络电台。
他是一名“野孩子”却为23万人找到工作
纪德力是位80后。他不穿名牌服装,一身民工的工作服;他不出入高档餐厅,一碗面条经常就是他的午餐;他没有领导者威严的面孔,走到哪儿都是一张笑脸;他“不修边幅”,西服中间少了一个纽扣,裤子又肥又短。知道纪德力名字的人不多,可他为23万农民工找到了工作。
2006年,纪德力到青岛找工作,身上只有68元钱。和许多外来农民工一样,找工作成为了摆在他面前的最大难题。由于无劳务信息,纪德力找工作吃尽了苦头。最后,他抱着一丝希望到青岛罐头食品厂面试。面试官看他人比较实在,随口问了一句:“你愿意介绍熟悉的农民朋友来打工吗?”他想到家乡很多同乡、亲友农闲时无事可做,便一口答应了下来。看到自己领来的一个个农民工顺利进了厂,纪德力突发奇想:“为什么不开家介绍找工作的公司呢?”说干就干,在27岁那年,在青岛打工的他当上了职业介绍所的老板。纪德力抓住机遇,很快打开市场,海尔、海信、马士基、可口可乐等国际知名企业都成了他的客户。
他是农民 却充满睿智和梦想
纪德力说:一个人创业,一定要具备三个条件,天时,地利,人和。3.2亿农民工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农民工职业介绍却又是当时社会市场的空白点。纪德力成立劳务公司之初,最担心的就是农民工劳动后能否拿到最后的工资。为此,早在揽活前,他便对每个工程的领导及单位状况进行考察,确保农民工不被拖欠工资。逐渐地,很多农民觉得他值得信任,纷纷找他介绍工作。
为了把曹县家乡广大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曹县人社局、纪德力集团公司的工作人员,走村串户苦口婆心进行宣传,并对各村情况有了详细了解。纪德力说:“哪个村有几个司机,哪个村有几个泥瓦匠,我们都掌握得非常清楚。”思想放开了,人也走出去了,纪德力开始琢磨如何做好服务。他加强了与当地劳动部门和用工企业的联系,从源头上解决侵害务工人员利益的问题,农民工不愁工资,不愁保险,不愁工伤赔偿。目前,20万曹县人遍布全国20个省的80多个城市,每年带回来17亿元劳务收入,打工收入已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以上。
他是一个商人 却像一个学者
纪德力认为,人力资源公司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只有通过规模化和专业化来完成,现在求职者更加信赖规模和品牌。早在为公司取名的时候,纪德力就谋划着将自己的求职连锁店开到世界各地,取名劳联国际投资集团。只是那时的他没有想到,公司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预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的运营模式渐渐成熟:纪德力和用人企业签订用工合同,再与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工人和企业不存在隶属关系,农民工的管理权在劳务公司,确保了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纪德力介绍说,青岛服务模式已成熟,目前正推广到天津、济南、苏州、昆山、杭州、广州、上海、北京等城市,计划今年在全国建立100个工友之家连锁店,每天服务2万工友的吃饭住宿,每年服务500万人的吃住和工作。
纪德力说,自己的终极目标是把劳联国际打造成一个为农民工服务的“托拉斯”,农民工“生老病死”在这里都可以得到帮助。守法经营天地宽,有梦就有方向,纪德力凭着这样一种信念一路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