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纪德力,眼前是农村人典型的憨厚表情,穿着普通的外套,1980年出生的他显得很老成。谁也想不到这就是在全国拥有数百家分公司和分支机构的年轻企业家。谈起创业的经历,他嘿嘿一笑:“我是从帮老乡找工作起步的。 ”
纪德力的父母都在菏泽务农,2006年夏天,他从家乡来到青岛,和许多外来务工人员一样,找工作成为了摆在纪德力面前的最大难题,由于信息不对称,找工作吃尽了苦头。当时,他怀揣着仅剩的68元钱来到青岛罐头食品厂面试,面试官看纪德力人比较实在,随口问了一句“你那边有熟悉的朋友愿意来工作吗“?纪德力想到了家乡还有很多渴望来青岛找工作的朋友,便一口答应了下来。看到朋友顺利进了厂,纪德力突发奇想:“我为什么不开家介绍找工作的公司呢? ”这个想法得到了公司负责人力资源的领导支持。说干就干,在27岁那年,在青岛打工的纪德力当上了职业介绍所的老板。
彼时,各类人力资源公司、职业介绍所已经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但纪德力发现,人力资源公司多面向中高端客户,职业介绍所虽然专门面向农民工,但也只是起到一个中介作用,农民工与企业签约后就与职业介绍所没有关系了,因此才会出现很多农民工被骗现象。他决定将农民工兄弟凝聚在自己的周围,既能提高谈判能力,也能保护他们的利益。
在城阳长途汽车站附近,记者看到了劳联集团的一个连锁店,绿色的大招牌在众多旅馆和职业介绍所中显得格外显眼,大厅里的两排沙发上坐满了求职者,工作人员会定时到前台发布招聘信息,有工作意愿、并且符合工作条件的求职者便可报名。除此之外,这里还提供免费的午餐和晚餐,瓜子、花生等零食则是无限量供应。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人还可以免费住宿。而在二楼,记者看到了他们的四人间宿舍。纪德力告诉记者,随着各地职工之家的发展壮大,这些职工之家还建立起了娱乐活动室,甚至还经常举办一些包括相亲在内的联谊活动。在农民工兄弟群体中,提起纪德力,都是饱含感情。他通过劳务派遣的形式将员工输送到企业,保证了求职者可以永远不失业,也不用为讨薪发愁。
初入商海,穿梭在青岛各大企业之间推销工人。看似毫不起眼,他却抓住了2008年以来的大企业用工荒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公司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迅速打开市场,海尔、海信、马士基、可口可乐等国际知名公司也都成了客户。如今,劳联国际拥有员工近万名,连锁店和直营店数百家,手握23万名劳务派遣工人。目前这23万人的保险、工资等待遇仍通过国际劳联来交涉。
国际集团的成功是模式的成功,也是规模的成功。 “只要农民工到劳联求职,就成为劳联人,终生享受劳联的服务。”纪德力发现,全国各地有数十万家人力资源中介公司,但却没有一家全国性的企业。像富士康、海尔、可口可乐这样的大型企业,一次招工的数量多达几千人,地跨十余个城市,传统的中介公司根本无法满足条件。而纪德力正是抓住了这个机遇,在全国几十个大中城市,创办和加盟分公司,将全国各地的劳动力整合在旗下,成为全国最大的“工头”。
对于时常会陷入“用工荒”的企业来说,寻找一个像劳联这样的人力资源公司也是迫在眉睫。它为企业提供稳定的劳动力。而劳联之所以敢“大气”地承诺帮人免费找工作,其底气也来自于背后良好的商业模式,不收取农民工的中介费,免费帮助农民工办理五险一金等手续,从而吸引大量稳定的劳动力,进而与各大企业形成长期合作,仅收取企业的服务费。